這陣子頻頻想起在日本留學時的事。除了清澈的天空與乾淨的街道,我想我還很喜歡他們看重所有職業的態度。
 
以服飾產業來說,內勤人員都必須先當過店員,短則一年兩年,長的可能八年十年。
他們認為你必須在一線從事銷售工作過,才能理解客人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而後進到公司內部,無論行銷也好、採購也好,便能更精準掌握顧客心理與自己的工作內容。
 
為此,在我畢業的學校(文化服装学院)甚至有一個專門培養店員的科系(ショップスタイリストコース),
從對客敬禮的角度到店鋪利潤的計算等一應俱全,目的只為能培養高水準的銷售員。
另外打工地的百貨,在員工訓練時,除了基本的百貨規範,連鈔票的疊放方向都不放過。
 
在日本的服飾店員,是一門專業,一種驕傲。
 
反觀台灣提到店員,通常會被貼上無需學歷、誰都能做的標籤。
而服飾公司的內勤則多是沒有現場販售經驗,徒有學歷的空降部隊,因此與銷售人員意見不合、時有摩擦是屢見不鮮。
 

大家應該都看過幾乎每間店的櫃台都有放置的錢盤。
錢盤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顧客結帳時需要把現金放在錢盤裡,店員接過錢盤後,不會急著把錢存入收銀,而是原封不動放在顧客看得到的收銀機上,
如有找零,則會一張一張與客人同步數鈔,並使用另一個錢盤傳遞給客人。
在客人確認收銀無誤前,錢盤內的錢是不會挪動的。如此可以確保許多的交易紛爭,把所有結帳風險先防範於未然。
但這招在台灣好像會以店員動作慢、我在趕時間等被嫌棄。因此錢盤變成了家家都有的裝飾品。
 
我認為這種風氣的養成是買賣雙方的責任。
因為消費者不追求高端的服務品質,只要折扣折扣折扣。
而銷售端的生存之道,即變成以模稜兩可的商品、配上不上不下的服務,瘋狂祭出折扣折扣折扣。
對於銷售員來說,何來專業?何來成就?何來辛勤的工作?如此便成就了屬於我們的銷售風氣。
 
我想若是我們能更看重每個職業,對於服務我們的人有更多的敬佩,或許也能得到像在日本的購物體驗。
 
 
以上,如果有任何心得感想,或是有哪些事情想聽聽Sayami分享意見,歡迎聯絡:)
 
追蹤Sayami:Instagram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