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Twitter上看到某個日本人發表了一段文字:
 
「最近アパレル業界でエコとかサスティナブルを謳った中途半端なリユース、リサイクルが流行ってるけど、
デザインと品質が良くて末長く着られる服が1番エコでサスティナブルっいうことを分かってない会社が多過ぎる。」
 
大意是說最近在服飾業吹起一股環保永續的風潮,產生許多模稜兩可的再生服飾。然而許多公司並不了解製造一件品質良好,能夠長久著用的服飾才是真正的體現永續。
 
確實,在不知不覺間「永續」、「環保」一詞似乎變成了某種行銷關鍵字。舉凡使用再生纖維、舊衣改造,都能產生話題性。
我對於纖維的重組與再生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置工廠的破壞、排放的廢水、二氧化碳等是否就不影響生態問題持保留態度。因此我很認同他說的不如製造一件耐穿的衣服,讓大家都能穿得長長久久。
 
不過現實或許不是品牌與企業不了解,而是大眾的價值觀與消費習慣無法改變
 
比如說大家知道不要使用免洗餐具,卻持續每個月去做指甲、種睫毛,那些難道就不屬於一次性消費?
每個月做指甲和種睫毛的費用一年合計下來將可以買一至兩件設計與品質兼具,能穿超過十年、二十年的服飾,可是大家似乎不太願意。
傾向每個月花一千、兩千買個一件、兩件,一年買了十幾件,一年,甚至只要半年後就將之埋在衣櫃深處或是轉手或是丟掉。
 
為了應付這樣龐大的需求,毫無靈魂設計、品質差強人意的服飾產品就這樣不斷不斷的問世。
在這不間斷的生產與購買下製造出多少浪費?皆是你知我知卻閉口不談的事。
這時候如果加上環保詞彙,營造出是具有某種理想、重視社會議題的形象,便能誘使大眾安於良心的購買。
這樣的企業與品牌越來越多,難以分辨誰是真心誰是假意,而那些真正充滿理想願景,只想提供好東西的設計師卻只得越做越灰心。
 
 
以上,如果有任何心得感想,或是有哪些事情想聽聽Sayami分享意見,歡迎聯絡:)
 
追蹤Sayami:Instagram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