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貨量開始變多之後,偶而也會遇上客人想要退換貨的問題。
 
記得第一次處理的時候,內心經歷了許多糾結。
比如說非品牌失誤,而因客戶個人因素欲採取退換的情況,究竟該如何創造雙贏局面等。
於法來說,幾乎都是對消費者較為有利的條例,那麼品牌方就沒有任何可以自保的權利嗎?但若想要捍衛品牌意識,也可能招來客人的不諒解,甚至惡意中傷等等,因此品牌方通常都只得柔軟應對。
在那一來一往的應對過程中,消耗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腦細胞甚至為了單一個案而大量犧牲,因而注意到那些較大型的企業與品牌,為了節省這些成本,幾乎都採取十分寬鬆的退換貨政策。企業方無須過度在意,只要給予客人想退換的等值產品,並將退回商品作為瑕疵銷毀,即能迅速解決這一切問題。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處理客戶服務,不如把握機會創造更多顧客消費。
 
礙於Sayami的每一樣商品都是靠自己的雙手點點滴滴做起來,甚至會一邊想像將送往怎麼樣的客人身邊,客人戴上後是不是會閃閃發亮,因此那種被退回的感覺,好像送養出去的寵物再度被拋棄那般,心裡總是難以舒坦,更不用說直接當成瑕疵銷毀,怎麼捨得!然而事實是,飾品這樣的產品類屬貼身,因此退回的商品若是捨不得銷毀,仍然得重新整理,也是耗費許多成本,更增加了庫存。起初便是為了降低庫存浪費而採取接單生產的方式,但遇上退換相關的問題時仍難以避免。
 
量販店時常能見吃過喝過的食品被惡意退貨,甚至也有不少人會為了一次性場合,如朋友間的Dress Code、公司的尾牙活動等,至快時尚品牌選購衣服,穿戴享用後再行退貨。試想一下各個零售產業都採取如此寬鬆的退換與銷毀,該造成多大的環境負擔?然而若不給予消費者行使這樣的權利,又將對品牌形象造成多大的傷害?
 
所幸大部分的人都是十分良善,並且懂得彼此尊重。
或許我們都可以嘗試的是,在購物前,特別是網路購物,多花一分鐘仔細閱讀商品說明,確認好購買品項,甚至在想要進行購買試穿退貨的行為前,想一下偏遠地區被壓榨的勞工,想想北極熊,想想烏煙瘴氣的天空。
 
以上,如果有任何心得感想,或是有哪些事情想聽聽Sayami分享意見,歡迎聯絡:)
 
追蹤Sayami:Instagram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