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夏系列想探討「精神疾病」那令人困惑、不安,但或許也讓人覺得可愛的複雜心情。
 
某天搭乘捷運時遇到一對父子,站在離我不遠處。在列車停靠了某一站後,突然湧入大堆人潮,兒子也在此時開始放聲大叫並不斷踱步,看似非常惶恐不安。而他略為年邁的父親雙手壓在他的肩膀,不發一語卻能感受到深沉的安慰。此時有些坐著的人站起來想讓出座位,然而父親斷然說明不用,他的兒子坐不住。
叫聲在車廂間來回僅有一站的時間,他們便匆匆下車了。
 
留在原班車的我不斷地想像,想像兒子與父親的心情、想著自己與旁人的心理。於是這個系列就漸漸描繪出了雛形。
 
對於我而言,聽到大叫的第一反應就是嚇到,幾秒鐘後更擅自定義那個兒子擁有某種程度的障礙,更開始感嘆起他父親的耐心與偉大。之間也有不少人是像摩西分海那樣散開,留給兒子的踱步更多空間,我想他們也和我一樣。
 
然而對於兒子而言,或許我們才是擁有障礙、令人驚嚇的一群,只是碰巧我們的數量比較龐大而已。(甚至龐大得嚇人,他們根本無所適從。)
想想他脆弱與不安時,能夠在大眾面前坦然地表現出來,他的心乾乾淨淨,沒有計算、沒有城府,那麼單純可愛。
而其他人則經常在大眾面前將真實情緒包裹起來,盡可能讓自己和多數人一樣,以避免被貼上任何標籤,避免自己成為孤單的一方。
 
因此在這系列的作品裡,運用了許多錯綜蜿蜒的線條、少數與多數的對比、抑制思想與藥物控制的概念,想與大家一同探討。

碰巧當我完成這個系列後的某天,與居住在台灣的日籍友人喝咖啡時,她提到在台灣的日常能見到許多精神病患,這是在日本不太會發生的。
因為日本人通常會感到自卑、丟臉、怕給人添麻煩,因此家人若有類似情況,通常在年幼的時候會盡可能關在家裡,成年後就送進相關機構。
反之台灣卻常常能看見擁有父母耐心陪同的孩子,或是能獨自外出甚至工作的成年患者。這樣的社會結構令她非常佩服。
 
我想無論被科學判定是疾病與否,彼此都能在彼此身上探索各自的缺口。
畢竟能保有自己、不討好大眾、不人云亦云,是在現代社會裡相對困難的事情。
 
 
以上,如果有任何心得感想,或是有哪些事情想聽聽Sayami分享意見,歡迎聯絡:)
 
欣賞2022春夏形象
 
逛逛2022春夏商品
 
追蹤Sayami:Instagram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