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上篇和
中篇分別介紹了入學前與入學後的重點記事,最後這篇將直接進入畢業製作的重頭戲。
Sayami很幸運的在下學期領到了留學生獎學金(因為還是有遲到紀錄,只領到一個學期),日本的獎學金制度不像台灣的印象,領到的獎學金是需要在畢業後歸還的,簡單來說其實與貸款無異。然而這筆針對留學生的鼓勵金則是無需歸還的,因此對於學業上的成本負擔又再減輕了許多。而說到下學期,最重要的個人課題就是角逐「學院長賞」了,領到的獎學金正好可以為了這項期末作業而砸下。
期末作業是自由主題,當下便決定是以布花飾品為中心的作品。在
<選擇布料創作的契機>文中也提到,留學前就會用布料拼湊成花,當時也有零星販售。二年級後對於自己是否真有資格成為飾品設計師而感到迷惘時,拿了自己過去的販售商品給當時的導師評價,想不到班導讚不絕口,甚至認為我可以成就更高的價值時,便決定要將興趣當做志業,真正的品牌化。
因此我的畢業作品是抱著品牌首支形象的精神下去製作的。
我企劃了一個關於人類誕生與動物苦難形成正比的故事,共計4套造型。放學後留在學校車衣服、回家後製作布花配飾,假日繼續做,整個房間都被作品塞得滿滿,持續了幾週後才終於完成。造型完成後更透過朋友的幫助與攝影師一行人到奧多摩的深山拍攝。當天氣溫應該只有0度左右,地上還積雪,模特兒像要被凍斃。
這是Sayami第一次以設計師的身份與攝影師和模特兒合作,當時我們都是學生,各自朝著不同的專業努力著,真的非常感激他們的幫助,一起成就了作品。
為了更明顯表達我的故事,將拍攝好的照片一一編修排版就又花了好幾週,每天都抱著一台小小的筆電走來走去(人生的第一台筆電,頭好壯壯使用至今),一有時間就編輯,最後印刷成冊。關於排版印刷我完全是個門外漢,只能一邊摸索自學一邊製作,也許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這樣的作品實在搬不上檯面,但我對於成果則是非常非常滿意。
編輯了簡報並撰寫日文講稿後,就到了公開展示作品的時候。初選是在各自的班級舉行,從班上60幾個人的作品中投票選出班級代表(印象中不只選一名,上了年紀很多事都記不清了),其中一名就是我,喔耶。被選為班級代表後勝負欲也熊熊燃起,只要再闖關成功就能得到學院長賞。天阿,我當時真是拼了。一方面自己的好勝心本來就比較強,二方面也是想向阿母證明我選擇整體造型是對的。
在幾經修正自己的發表內容後,迎來了到院長面前展示的那一天。記得那時候真的好緊張,說全身在發抖也不為過。很害怕自己的日文不夠好,其他教師和院長會聽不懂我想表達的,也很害怕還有其他優秀的同學,我不是獲得青睞的那一個。即使我真的很緊張,但因為練習了八千八百八十遍,腦袋空白也能倒背如流的狀態,在話語無意識從嘴巴滑出來的同時,似乎看到院長頻頻點頭。我甚至講到有些哽咽,那個哽咽除了故事內容好感人之外,更多的是自己把這兩年所學發揮到極致了,自己要畢業了,要回台灣展開新的生活了。
幾天後班導來通知,學院長獎是我的了。
那份激動,現在想起來還是感動。
這部作品名為「We ain’t no human beign」,故事內容分成四個章節,每一章節都有一種代表的動物。在第一章節展現了森林裡的初生小鹿,無拘無束地成長為雄壯公鹿。我讓模特兒穿上純白洋裝與罩衫,戴上花了好幾週製作的繁花領子,模擬在人類尚未出現前,自然界的光彩明亮與動物們的愜意逍遙。


第二章節講述隨著人類的出現,動物們逐漸無所適從。我以巨大的花朵頭飾模擬成犀牛角,並在純白花朵撒上一抹鮮紅,比喻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剝奪了各種動物器官所造成的傷痛。


在第三章,畫風突變,從純淨美好的白色轉為混沌的黑灰,美麗而巨大的花朵也萎縮成皺皺、小小的黑色。黑色禮服象徵著狐狸的毛皮與尾巴,動物們昔日的家園不再,只能四處逃竄。


而最後,動物們被割了器官、剝了毛皮,甚至終生被圈養,放棄了一切希望,在枯木上委靡。這樣的世界,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當時的我期待藉由這部作品與動物換位思考,若我們不再是人類,我們是否能更懂得體恤與感謝自然萬物?



回到台灣一年後,重新委託日本的設計師協助設計了現在的Logo,以全新姿態啟動品牌。即使換了商標,品牌仍然堅持承襲著這樣的理念與方式進行每一季的創作,渴望能在每一部作品裡,透過纖維向更多人傳遞。
最後當我站在當初震撼了自己的巨大T台上領獎時,燈光很亮,我很矮小,內心很驕傲自己做到了。很期待自己像歷屆獲得學院長賞的學長姐一樣有所成就,雖然現階段的我還尚未做到(甚至常常調侃自己是最不爭氣的獲獎畢業生),但有大家的陪伴與支持,堅持下去總會走到的。
最後謝謝看完這三篇的你們,也期待能給想到文化服裝學院留學的人參考:)
如果有任何心得感想,或是有哪些事情想聽聽Sayami分享意見,歡迎聯絡~